金刚川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金刚川观后感1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斗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发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情,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以前的受人欺负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2观看完电影《金刚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第70周年。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金刚川》整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为出发点,以无惧艰险的奉献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争精神为主旋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为了和平胜利而砥砺拼搏的伟大志愿军战士们,用无数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桥梁的故事。这让无数观众为之泪目,也让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再次明白,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军人,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也是如此的,他们无惧牺牲,他们英勇顽强,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军战士一样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顽强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或是消防官兵,义不容辞冲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负重前行,只愿这山河无恙、人间安好。
无论是之前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还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将我们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奋勇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精神,这些力量都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进。作为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员,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将如此美好光阴虚度浪费,应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争先、敢担当,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掌握过硬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本领回应时代的挑战和担当时代的使命。
金刚川观后感3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撑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不少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4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过这座桥,用轰炸机一次次的将炮弹投放于木板桥上。子弟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工兵连的战士搭成人梯,将木板举过头顶,让其他战士顺利过了河。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中国当时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两个炮台,一个是主攻的,另一个必须隐藏起来。主攻炮台被击中后,连长张飞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但是,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炮台,艰难地操作着炮台,将一架美军飞机击落。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因为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刚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好,所以,这座桥被美军称之为“炸不坏的桥”。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仍然没有屈服,他们最终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今,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牺牲了无数的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我们少先队员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假如是一条大船,我们是即将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扬帆起航。
金刚川观后感5它是一部电影,它叫《金刚川》。
它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时期,志愿军部队要去金城参加最后一役,却被水流 ……此处隐藏930个字……,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电影里真正有发挥空间,且在发挥空间里将演技拉高到一定层次的,只有张译了,电影的后半段,说是张译一个人撑着的,也没一点问题。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于吴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撼。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真的,我可太喜欢张译了。
金刚川观后感8“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看完电影,心生惭愧,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坚守,选择抗争,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坚持”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难是否选择迎难而上了呢?行动起来吧,那座生命之桥已经给了我无穷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9《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原型,讲述了当时的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金刚川战役,志愿军们为保证前线物资的输送,必须通过金刚川上的水里通道——岩石桥,才可以成功。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飞机,而敌方美国恰巧就在空中领域中独占鳌头,他们从空中扔下的炸弹,对陆地上志愿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但中国人民不会为此而退缩!
敌军在空中扔炸弹,中国军人就在地面用炮轰炸弹,没有因为被炸伤就放弃抵抗,而是一直坚持着,为修桥争取时间。敌人的炸弹到处乱飞,金刚川上的岩石桥一次又一次被炸毁,志愿军们一次又一次得修补,为的就是等桥修整好后,能让去前线送物资的军队顺利通过金刚川。
有人的任务是通过那座桥,让输送物资的军队过桥。
美国人的飞机每一次炸弹的投下,志愿军就伤亡惨重。在陆地上与美军做斗争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反抗着,一发发从陆地上飞起的炸弹中总有击中敌人飞机的,一旦飞机被炸下来,我们就会赢得一次修补的时间。
一次次被炸毁,一次次重新修补,总计七次,意味着中国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
为了能让物资快速的运输,那些志愿军站在水里,肩膀扛着木板,让军队从他们的肩上跑过,一个接一个,脚踩的是修桥志愿军的肩膀,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人,加油!
金刚川观后感10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好这座桥。
在即将到达凌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勇敢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该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后辈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1120xx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共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走进电影院,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忘记,现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的流血牺牲。影片中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誓死做到人在桥在的誓言。故事分四个部分,用不同的视角对同一段事件进行展示,但最终的结局是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运用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历史事件,转变常规的叙事角度和顺序,使我感受到电影中那句台词的深切含义:"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
电影讲的是牺牲,层层递进和升华其核心主题——牺牲。在战场上,面对流血和牺牲,不畏生死只为心中的共同理想。志愿军战士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用牺牲精神筑成坚固的长桥。其中《高炮班》的张排长和吴班长的呼哨,一方面是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这一战他们在心里早已做好准备了。
最终这一切又回归了桥面,这一段历史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击不倒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松柏长青,英雄常在,吾辈自强,笃定前行。
文档为doc格式